大血藤的功效及作用-中药大血藤图片大全

别名异名

血藤(《本草图经》),红皮藤(《任城日记》),千年健(《简易草药》),大活血(《植物名实图考》),活血藤、血通、血木通(《中药志》),红血藤、黄鸡藤、八卦藤、五血藤。

药理作用

大血藤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乙型链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链球菌,及绿脓杆菌亦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加工炮制

1、净制:去除杂质。

2、切制:用水浸泡,洗净泥屑,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若、涩,平。

【归经】入肝、大肠二经。

功效主治

1、活血通经:大血藤味苦性平,苦能泄滞血,故有活血散瘀,通经止痛之功。如《本草图经》曰:“行血,治气块。”《简易草药》曰:“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

2、清热解毒:大血藤味苦性平,入大肠经。苦能泄火,火祛热清,毒自得解。性平偏凉,且能清热,故可用于热毒痈肿,尤长于用治肠痈腹痛。

3、祛风杀虫: 大血藤味苦,苦能燥湿杀虫,性平偏凉能润躁祛风。可用治麻风、虫积腹痛等证。

4、鉴别应用: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均为清热解毒消痈之品,但鱼腥草多用于肺痈,吐脓血;大血藤、败酱草用于肠痈。若三者同用于各种内痈尤可增强治疗效果。此外,鱼腥草尚可用于血淋、泻痢;大血藤、败酱草有活血散瘀功效,又可用于痛经及产后瘀血阻滞胸腹刺痛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

宜忌配伍

【和合宣忌】

《闽东本草》:“孕妇不宜多服。”

【配伍应用】

1、配败酱草:败酱草与大血藤均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之效,为治疗肠痈之要药。大血藤味苦性平,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且有活血散瘀止痛之效,可用于乳痈及经行腹痛、跌仆肿痛、风湿痹痛等;败酱草辛散苦泄,性寒清热,长于解毒排脓,活血消痈。并善行肠胃瘀滞。临床多用于肠痈;二药相伍,相使相助,互相促进,使清热解毒、活血消痈止痛之功力量增强。

2、配连翘:连翘味苦性微寒,归心、小肠经,苦能泻火,寒能清热,轻清上浮,善清心火而散上焦之热。又能消散血气结聚,而有泻火解毒消肿散结之功。大血藤味苦,性平偏凉,入大肠经,长于清热解毒,散结消痈为肠痈腹痛之要药,且有活血散瘀之效,用治跌打肿痛,经行腹痛,风湿关节疼痛。二药配用,相辅相成,使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作用增强。

3、配苦参:苦参大苦大寒。为纯阴之品。沉降下行,以清火燥湿,兼能祛风杀虫、通利小便为长。大血藤味苦性平,长于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且有祛风杀虫之功。二药相伍,相得益彰,使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祛风杀虫力量倍增,临床可用治湿热痢疾、热淋血淋、疥癣、湿疹、麻风病、滴虫等证。

4、配白鲜皮:白鲜皮味苦咸,性寒,入血善行。长于祛除蕴于肌肉血脉之湿热,又能走肌肉,入血脉,利关节,且兼利小便使热湿从小便而解。大血藤,味苦性平,长于清热解毒,又可活血通利血脉关节,祛风通络。二药相伍,相辅相助,共奏清热除湿活血通脉之功。用于风湿痹痛、湿疹、皮肤瘙痒等证。

5、配白术:白术甘苦性温芳香,甘温补中,苦以燥湿,芳香健脾。专归脾、胃二经,为培补脾胃之要药;大血藤味苦性平,苦可降泄,味平偏凉,能清热润燥,且有理气活血之效。二药伍用,相须相助,补丽不燥,脾健助运,湿热从小便而除,可用治小儿疳积。

点击显示
· 缬草的功效与作用
· 珍珠母-功效与作用
· 土牛膝-功效及作用
· 磁石的功效与作用
· 玳瑁-功效与作用-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