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中药

黄芪的临床应用

2016-01-10 来源:未知 作者:菜刀客

临床应用

1、用于气虚者,症见体虚乏力、呼吸短促、脸色无华,以及经常感冒且不易康复。

2、治疗由于病人非常虚弱,又患自身免疫病或恶性肿瘤而引起的长期发热不退,皮下组织感染溃破后之疮口及癌症手术后、化疗后之缝合口等长期不能愈合。

3、治疗慢性肾病,泡沫尿、蛋白尿,浮肿、腹水,低蛋白血症;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感染得到控制后,出现的腰酸、尿频等尿路综合征。

4、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症见腹痛、便溏。

5、治疗由于化学品、药物、射线等因素引起的骨髓抑制,由于出血、营养等因素引起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白细胞减少,以及增生不良性或再生不良性贫血。

6、治疗冠心病、心肌炎后心脏衰弱、心肌缺血缺氧、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等,以及脑血管意外恢复期。

7、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病程已长,肿痛已不明显,肌肉有轻度萎缩者。

8、治疗慢性肝病患者消瘦乏力,血清白蛋白偏低。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9~30g。 临床常用剂量:9~30g。大剂量:30~60g。使用方法:水煎服。

黄芪

(黄芪)

临床体会

关于补气

黄芪对辨证为气虚、气血两虚、气阴两虚和阳气虚弱者及大多数疾病,都能使用。气阴两虚者宜与养阴药同用。对大病后、手术后、大出血后身体虚弱,有许多不舒服的症状,需要调理的人,一般都可以使用黄芪。

对那些免疫功能低下和内脏功能减退的病人,症见乏力、贫血、畏冷、大便溏薄、浮肿、蛋白尿、容易感冒、反复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尤其是免疫缺陷病、肿瘤病及其手术后,使用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灵芝等是最常用的补气药,并以参、芪作用最佳。

经常服用黄芪,由于提高了免疫功能,可以明显减少和减轻感冒和感染的几率。

老年人气血已衰,肾阳不足,常服黄芪或参芪同服,或与灵芝、红枣,或与首乌、枸杞子同用。这些中药都具有增加SOD活性、抗氧化、抗脂质化、抗自由基损伤和促进代谢的作用,服后可以增强全身和五脏的健康状况,抗衰老,延年益寿。

关于提高免疫功能

1、提高免疫功能:黄芪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是全面的,对免疫器官、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都有增强作用;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对T细胞、B细胞、NK细胞,对抗体、补体,对干扰素、白介素等,均有促进提高作用。

临床上对于免疫功能紊乱低下的病人,身体虚弱经常感冒、感染的人,可令其长期服用黄芪,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体质。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急性感染发热控制后,慢性炎症久治不愈,机体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清热解毒药久服又伤正,这时就必须以健脾益肾养肺为主治疗,黄芪能促进支气管黏膜诱生干扰素,与止咳、化痰、平喘、清热药用同,以扶正祛邪。对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病人,宜长服参芪以益气扶正。

对肿瘤病人带瘤者或手术后化疗后的病人,一般需长期服用黄芪或参、芪,以扶正抗癌,且剂量宜大一些。 黄芪扶正托毒的功效与其提高免疫功能有关。

2、黄芪能双向调节免疫功能吗?黄芪总提物呈增强免疫功能。经单体分离,还含有少量抑制免疫的成分。黄芪8个单体组分中,有3个组分具有增强免疫作用,尤其是F3的作用为强。其中有一个单体成分F2则表现为免疫抑制作用。因此,有人认为黄芪具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中药饮片黄芪是整体发挥使用的,饮服后主要表现为免疫增强作用。其F2的免疫抑制作用在黄芪饮片的整体作用中是微不足道的。决不能以其中的一个单体的免疫抑制作用,就认为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双向的。

对体液免疫亢进的自身免疫病,人参、黄芪、灵芝要掌握适应证和观察使用,不可大意。即使辨证是气虚的病人,也要慎重。

关于黄芪与自身免疫病

1、有的病情下可配合使用,黄芪对免疫的调节作用以提高免疫为主,虽然也含有抑制免疫的成分,但对于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从临床使用观察来看,还是以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为主,能激活有关抗体。对于自身免疫病辨证后认为需要使用黄芪时,宜在复方中配合使用它,并与具有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如生地、首乌、苦参、黄芩等同用。

2、有的可短期使用:对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失调所致的长期发热,如红斑狼疮、硬皮病、斯蒂尔病、肿瘤等,没有继发感染情况下的长期发热,我们临床制定了益气退热汤,用较大剂量的黄芪,与生石膏、地骨皮、知母、青蒿等退热药相配伍,既能益气扶正,又能使热度下降,有时还需加用桂枝。黄芪本身并无降温作用,在方中只是起到扶正达邪的作用。这种情况下,黄芪只能短期使用,有效即停用。

3、有的病情下要选择使用:黄芪对狼疮性肾炎要有选择地使用:①可用于重症病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大量腹水,并且服用着较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病人;②可用于面色苍白、畏冷,辨证属气虚、阳虚的病人;③使用免疫抑制剂作冲击治疗时,用较大剂量的黄芪,能保护免疫功能,改善体质,有利于白细胞上升,蛋白尿减少。 对肾病综合征,症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大量腹水,大剂量的黄芪与环磷酰胺配合,效果更好。

4、有的病情下需谨慎使用:对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的活动期,需谨慎使用黄芪。如气虚证患者必须使用之,可加在复方中,或与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一起使用。用之不当,可能会加重病情。

5、有的病情下不宜使用: 黄芪对体液免疫亢进的自身免疫病,尤其在免疫病的活动期一般不宜使用。临床经常看到由于使用了黄芪注射液或煎服单味黄芪30g左右,两三个月后诱发或加重了红斑狼疮,抗dsDNA抗体的滴度明显升高,蛋白尿增加,病情加重。

免疫性皮肤病,如银屑病、荨麻疹,辨证一般都属于血热和风邪相搏,体内抗体增多,这时是不宜使用黄芪的。

临床上滥用大剂量黄芪的情况,必须得到重视和纠正。

关于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和脑梗死

1、关于强心:黄芪有强心,改善心功能,增加心排血量,抗心肌缺血,增强心肌细胞对损伤的耐受力,扩张冠状动脉及促进微循环等多方面的作用。可用于冠心病和心肌炎后,以及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衰。对气虚型者可与人参或党参同用;气阴两虚型可与生地、玉竹等同用;阳虚型可与附子、桂枝等同用。一般还需加用活血化瘀药。 黄芪改善心功能需用大剂量(30~60g)才有效果。

2、关于降压:黄芪有降血压作用,宜用于气虚和气阴两虚的高血压病人。但临床高血压病人以肝阳上亢、阴虚火旺为多,用黄芪能增加内热,对于这种病人是不适宜使用的。

3、关于抗栓:补阳还五汤被普遍用于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对肢体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原方以黄芪为君药,并且剂量较大,是其他各药的5~10倍。 对方中使用黄芪,中医的解释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黄芪能推动气血的运行。黄芪只有弱的抗凝、抗栓塞作用。临床上治疗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去了黄芪还是有效的,单用黄芪的效果不明显。因此,方中有效药物主要是活血化瘀药和地龙,而不是黄芪。黄芪在整方中,可能起着强心、扩张血管、促进微循环的作用,是从另一方面促进了肢体的康复。也有可能整个复方――黄芪与活血化瘀药、地龙起了协同和增强作用,从而提高了疗效。

4、不宜滥用:临床使用还需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突然中风的病人,不论神志是否清醒,在最初的数天内血压尚未稳定的情况;二是辨证阴虚阳亢的病人,虽然CT显示为脑梗死,均不宜过早使用和滥用黄芪和补阳还五汤,以防病情的自身演变和过早抗凝而促使脑出血。这是符合中医温药生火、热逼血行理论的。

中医理论卒中之症与风、火、痰、气、瘀、虚等有关,而肝风和痰火在中风的最初阶段更为突出。黄芪和补阳还五汤只用于治疗气虚血瘀的病情,即治疗中风后的一个慢性阶段,而不是全病程均适用。

关于气能生血: 黄芪有促进造血的功能,能促进骨髓造血细胞DNA的合成,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并能显著预防和治疗环磷酰胺对骨髓的抑制,使骨髓增生活跃,还能补气,改善气血虚弱乏力的症状。这就是中医说的“气能生血”。用黄芪这种直接的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可治疗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者与党参、当归、阿胶等同用,气阴两虚者与生地、女贞子、炙龟甲同用,肾虚者与熟地、鹿角、制首乌等同用。

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的剂量是当归的5倍。现经过实验已证实,促进骨髓造血的作用,黄芪与当归的比例以5:1时为最佳。

关于治疗肾炎和低蛋白血症

黄芪有抑制尿蛋白和利尿的作用,广泛用于各种慢性肾炎,对气虚和气阴两虚型的比较适合,而阴虚内热型者用了黄芪,有时反会不舒服,如咽痛、口干加重,即使需要选用,必须与清热养阴药同用。

黄芪能增强肝细胞RNA的合成,能保肝,抑制肝糖元减少,促进肝脾和血浆内白蛋白的合成和新生。因此,可长期服用黄芪来治疗肝硬化和慢性肾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以提高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治疗肝硬化,与柴胡、女贞子、山萸肉、落得打等同用;治疗肾病与生地、制首乌、杜仲、接骨木等同用。

关于治疗肝病

1、病毒与免疫问题:慢性肝炎病人,既有病毒问题,又有免疫问题。病毒感染的部位很深,在细胞核的线粒体内,药物要通过细胞膜和核膜才能进入细胞核内。目前的中药还达不到如此深度,中医药的疗效主要还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而起实现的。

慢性肝炎HBV-DNA高滴度的病人,既有免疫球蛋白亢进的一面,又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一面。降低HBV-DNA滴度的方法,目前临床上已经开发使用的,既有增强免疫的,如干扰素、黄芪,也有抑制免疫的,如苦参素注射液(肝炎灵),但这两种方法都只能使少数病人的HBV-DNA滴度下降,而且疗程结束后会复发,再使用就无效了。所以近来治疗乙肝出现了降酶容易转阴难,降低HBV-DNA滴度更难的情况。 这种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既要抑制体液免疫,又要增强细胞免疫,在许多免疫病的治疗中必须得到重视,而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药以黄芪和灵芝效果较好。

2、黄芪不可滥用,黄芪虽然具有保肝、消除内毒素、诱生干扰素和抗病毒的作用,但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是不宜使用的。急性肝炎需要清热化湿以排出毒素,才能使转氨酶和胆红素下降。黄芪甘温补气,能强化湿热和湿毒。

对于慢性肝炎长期的转氨酶、胆红素和球蛋白升高,HBV-DNA滴度长期很高,也应治以清化湿热排毒为主,只有对气虚型者才可以在复方中使用黄芪。不辨证地滥用黄芪,使病人的病情长期得不到扭转的情况,临床上屡见不鲜。

关于增强肌力

黄芪有增强肌力的作用,可改善正常人和病人的体力和肌肉乏力的症状。古代中医说:“气能生力”。所以正常人可长期服用黄芪以进补,气虚型的,可与参同用,气阴两虚型有内火的可与生地、枸杞子同用。在民间用3、4片黄芪,10多颗枸杞子,用开水一同冲泡当茶长期饮服,可增加体力,减少感冒。

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如多肌炎、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重症肌无力、艾迪生病等的肌无力、肌萎缩的表现,但必须辨证,并且在复方中,与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一起使用。如果单方黄芪或重用黄芪为主,有可能激活抗体,加重病情。

关于治疗胃肠病

1、治疗气虚型胃病:黄芪虽然具有抑制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对溃疡病的治疗,需辨证为气虚、气阴两虚、中气虚寒型的。这种类型的病人,其病灶局部萎缩、供血不足,黄芪、桂枝等药,能使病灶局部血管扩张,恢复供血,而有利于溃疡愈合。 对阴虚型、湿热型、瘀滞型者,黄芪和黄芪建中汤就不适宜使用,如用之不当可能会加重疼痛,甚至诱发出血。黄芪、桂枝等药,能使病灶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流,而容易出血。

2、治疗气虚型肠病,对经常腹泻、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辨证为脾虚泄泻或脾虚湿滞的病人,传统和现今临床上均以党参为主治疗,黄芪也可使用。黄芪可与党参、白术、黄连、黄芩、木香等同用,以调节肠功能,并且还需消除炎症而使用清热和化瘀的方法。

3、黄芪之不宜:溃疡性结肠炎属自身免疫病,临床辨证有湿热、血瘀、气滞,大便次数增多是脾虚的表现,治疗需清热、化瘀、理气等。是否要健脾,如何健脾,如何选药,都是值得探讨的。但黄芪能激活抗体,一般情况下是不适宜使用的。临床也发现了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使用黄芪有激活抗体,引起复发,加重病情的情况。

这类病人常有腹胀和排便不畅的情况,这是脾虚气滞的表现,是要用理气通气方法治疗的,用了黄芪有时会加重腹胀。

关于防治感冒和治疗出汗的误区

黄芪和玉屏风散有固表实卫功效,古代用于气虚容易感冒的人。这是黄芪和白术增强了免疫功能,提高了机体防御功能,并加强了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并用防风来发汗退热,可用以预防和治疗气虚病人的感冒。这是针对那些身体虚弱经常感冒、感染的人,平时用来补气扶正,预防感冒,并治疗这些人感冒、感染发汗后热度仍然反复不退,身体非常虚弱。这时用黄芪与解表药、清热药同用,以发挥扶正达邪的功效。

对临床上的感冒病人,应辨证属风寒束表或风热束表。有全身性感冒、感染症状,大多数病人是需要解表清热的,即发汗退热,抗病毒抗感染,中医称驱邪外出,而不是益气扶正。治疗感冒时不宜过早使用黄芪,否则就把邪气外出的门关了,外邪不易被驱除。

“黄芪和玉屏风散治疗虚汗盗汗”是一种误解。玉屏风散三味药中没有一味药是有止汗作用的。相反防风是发汗药,是治疗感冒发汗的常用药。所以常有病人诉说服了玉屏风散后出汗反而增多了。古人用玉屏风散明确是治疗气虚病人“表虚卫阳不固”而容易感冒。黄芪和玉屏风散治疗出汗是后人对古人用方适应证的误解。

临床大部分出汗者,是内热汗出,需要清热。只有少数人才是气虚出汗,对于出汗多又容易感冒的人,用黄芪以益气固表,还需加用固涩止汗药,如浮小麦、碧桃干之类,而不是防风。感冒了才宜用防风。

关于降糖

黄芪是否有降糖作用,药理还需进一步研究。临床上糖尿病人只要有气虚不足情况存在,复方中一般都用黄芪,只是配伍不同而已。中药对改善症状和轻症高血糖是有效的。黄芪可能与人参一样,单味药降糖不明显,但在复方中能加强降糖的效果。

制作药膳

黄芪性味甘温,色香味较好,可以制作食疗食品,与鸡、鸭、鸽、肉、鱼等均可配合使用,每次l0g左右,饮片煮汤、煎汁都可。

相关内容:
『 猜你喜欢 』
  • 鱼鳔黄芪羊肉粥-补肾助阳

    (鱼鳔 黄芪 羊肉 粥 ) 【原料】黄芪、鱼鳔各30克,精羊肉40克,粳米30-50克,精盐适量, 葱白 1根, 生姜 l片。 【制作】 将精羊肉洗净后细切,然后与鱼鳔、黄芪、粳米共煮粥,待将

  • 瘦身美白汤的做法

    瘦身美白汤 配料:冬瓜200克,银耳5克,红萝卜100克,薏仁50克,去核红枣15克,生姜3片,白芷15克,黄芪15克。 特色:肤色灰暗、毛孔粗大或油脂过多及肥胖。每日1次,常食。 操作:

  • 健康之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气虚体质如何调理20151007

    黄芪为补药之长,气虚的表现,黄芪预防感冒,北芪也南芪,黄芪饮品的种类,生黄芪可以缓解水肿,黄芪海米烧冬瓜,春季不适合吃黄芪。以下内容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健康

  • 气血双补-当归黄芪乌鸡汤

    原料: 乌鸡肉250克、当归15克、黄芪20克。 做法: 乌鸡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洗净,一齐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服食。 功效: 气血双补,固肾调精。适

  • 黄耆是什么_黄耆是黄芪吗_黄耆怎么读

    黄耆与黄芪其实是一种药。黄耆是古代的一种写法,汉代《说文解字》中最古老的黄耆两字,耆字为老者,意喻长寿的老人。黄芪在中药中被誉为补气之长。

  • 黄芪-图片

    中医认为黄芪为气药之长,可以补充人体从表到里所有的气,并且效果立竿见影!黄芪质地轻,尝起来有豆香味,平时可以用来煮水喝,一次用量至少30克。

  • 丹参黄芪茶-补气、活血化瘀

    【组成】丹参5克、炙黄芪5克; 【做法】沸水冲泡后代茶饮。 【功效】补气、活血化瘀。 【出处】 健康之路20160401气血调和百病消(下)-血瘀体质 (丹参黄芪茶)

  • 黄芪是什么味道

    中医认为黄芪为气药之长,可以补充人体从表到里所有的气,并且效果立竿见影!黄芪质地轻,尝起来有 豆香味 ,平时可以用来煮水喝,一次用量至少30克。 (黄芪)

  • 黄芪的功效,黄芪大枣茶20200212健康之路

    黄芪补气,黄芪适合什么人进补,黄芪补气提高人体免疫力,湿气重的人如何使用黄芪,湿气重的表现,黄芪大枣茶,黄芪山药粥,黄芪适宜总结。以下内容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

  • 健康之路 猪心黄芪汤-参桂粥20220502

    猪心黄芪汤,参桂粥,百合桂圆莲子羹,双枣饮,三花饮,莲心菊花枸杞茶。猪心的作用,西洋参的作用。以下内容为中央10套cctv10健康之路2022年5月2日节目视频要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