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中药

甘松的功效及作用

2016-01-10 来源:未知 作者:菜刀客

别名异名

甘松香(《开宝本草》),松香(《中药志》)。

甘松

(甘松)图片源于网络

药理作用

1、中枢镇静,甘松香对蛙、兔有与缬草相似的镇静作用,而毒性较后者为强。宽叶甘松之挥发性物质亦有相似的镇静作用,且尚有一定的安定作用;其有机溶媒提取物对小鼠、大鼠、猫口服或腹腔注射,可引起镇静、升压,以乙醇提取物效力最高,大剂量有毒,l.5―3.75 克/公斤可致死。

2、抗心律不齐,缬草酮有抗心律不齐的作用,且较为安全。对异位性室性节律(冠状动脉二期结扎术后的不麻醉犬)的抑制,强于奎尼丁及甘松挥发油,而在损伤性心房扑动及乌头碱性心房颤动方面的抑制,则与奎尼丁相同。从宽叶甘松根中提出的挥发油在各种心脏标本上,延长反拗期、减慢传导方面的作用,弱于奎尼丁;在对小鼠急性静脉注射的毒性,也较奎尼丁为小,对洋地黄引起的室性心律不齐,无保护作用。

3、对平滑肌,在给豚鼠喷射组织胺的前、后,应用宽叶甘松可使支气管扩张。醇提取物在离体平滑肌器官上(大、小肠、子宫、支气管),具有拮抗组织胺、 5一羟色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还能拮抗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故对平滑肌尚有直接作用。临床上治哮喘、咳嗽、下泻、腹痛等可能与此有关。

4、其它,宽叶甘松挥发油有微弱的抗菌、驱风及解痉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局部刺激性。

加工炮制

净制拣去杂质,筛去灰屑即得。

性味归经

【性味】辛、甘,温。

【归经】入脾、胃二经。

中药-甘松

(中药-甘松)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功效主治

1、具有行气散寒,缓急止痛之功,乃理气止痛佳品,入脾、胃经,则善治脾胃虚寒之胃痛隐隐、喜食喜按及寒郁气滞之胸闷不舒、胃脘胀痛等症。尤对恶气卒中所致的心腹痛适宜,《本草汇言》讲:其治“心腹满者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故《开宝本草》曰:甘松“主恶气,卒心腹痛满”。若配用驱风散寒药,则效果更妙,如《本草求真》载:“凡因恶气卒中而心腹痛满,……不同白附子并用。”

2、醒脾健胃,甘松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入脾胃经则善开脾郁、善行胃气,为醒脾开胃要药。凡思虑伤脾或脾胃虚寒之食欲不振、饮食无味、食多腹胀、倦怠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缓弱等症。每多可用,用之则验。正如《本草汇言》所讲:“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 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中,老人脾虚不食……至和至美。”

3、收湿拔毒,甘松辛香行散,甘缓解毒,外用则有收湿拔毒之功;更入脾胃经,故善治由脾胃两经湿热下注所成的脚气病,症见:脚趾痒痛,潮湿灼热,水泡糜烂等。如《本草纲目》讲:“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普济方》甘松汤,也以本品配荷叶等,煎汤洗足,能收湿拔毒,善疗湿脚气。

鉴别应用

甘松与山柰,均为芳香辛温之品,皆能暖中而善治心腹冷痛,且常二药伍用使药力倍增。然山柰主入胃经,功专暖胃辟恶;甘松主入脾经,长于醒脾开郁。如《本草求真》讲:“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泡水含漱或煎洗。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得白芷、附子良。(《本草拾遗》)

2、辛香伐气,挟虚者忌之。(《本草从新》)

3、气虚血热者忌服。

【配伍应用】

1、配山柰,二药皆入脾胃经,相须为用,则药力大增,长疗脾胃虚寒之食欲不振等症,有健脾消食之功。如《本堇汇言》曰:“甘松治老人脾虚不食,久泻虚脱……与山奈合用更善。”

2、配白芷,行气止痛,甘松甘温,能行气散寒、缓急止痛。白芷辛温,能散风除湿、芳香通窍。甘松得白芷,则相使为用,行气止痛之力倍添,善治风邪恶气卒中之心腹痛,故《本草求真》谓:“凡因恶气卒中,而见心腹痛写……者,可同白芷并用。”

3、配鹿角霜,理气开郁,益精健脑。甘松甘温,能行气止痛、开郁醒脾;鹿角霜咸温,能温补肝肾、健脑益精。二药伍用,一散一守,相须相使,共奏理气开郁、健脑益精、安心神、疗失眠之功。主治用脑过度,元精受损之头昏、头响、失眠、健忘等症。

4、配荷叶,收湿拔毒。荷叶苦涩性平,功能清热利湿;甘松辛香甘缓,善能行散解毒。二药配伍,相须为用,甘松得荷叶,清热解毒力增;荷叶得甘松,收湿除湿效长。故《普济方》甘松汤以此二药等相伍,专治湿脚气病等有收湿拔毒之功。

方剂制剂

1、松香气(《鸡峰普济方》) :半夏曲、天南星、甘松、陈橘皮。剂型:丸剂。水煮面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服法用量:每服二十丸,生汤下,食后服。功效主治:燥湿化痰,行气开郁。主痰眩诸症。

2、治风疳虫牙方(《圣济总录》) :本品、腻粉、芦荟、猪肾。剂型:散剂。炙为末。服法用量:夜漱口后贴之,有涎吐出。功效主治:驱风杀虫。治风疳虫牙蚀肉至尽。

3、大七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附、麦芽、砂仁、藿香、甘草、肉桂、陈皮、丁香、甘松、乌药。主治脾胃虚寒、心腹冷痛。

4、甘松汤(《普济方》) :本品、荷叶、藁本。煎汤外洗。主治湿脚气。

5、治肾虚齿痛方(《经效济世方》):本品、硫黄。百沸汤泡,漱口。

相关内容: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