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三十六计故事·顺手牵羊-顺手牵羊什么意思

2020-07-11 来源:菜刀客 作者:菜刀客

顺手牵羊是什么意思

顺手牵羊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二计,是指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谋略。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不应该放过。

字面意思

顺手牵羊是指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

军事运用

顺手牵羊计是指在不影响主要任务的前提下,看准敌人出现的漏洞,抓住其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春秋时期,晋献公先是出兵灭掉了虢国,在班师回朝的途中经过虞国时,又“顺手”灭掉了虞国。这虞国就是顺手牵的“羊”了。有时候顺手牵羊也在隔岸观火时进行,比如楚救赵,楚国派兵救援赵国只不过是做做样子,实际上就是看着赵国和魏国相斗,自己等着顺手牵羊。

故事一

公元383年, 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势力强大。前秦王苻坚坐镇项城,调集九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其弟苻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苻融判断东晋兵力不多并且严重缺粮,建议苻坚迅速进攻东晋。苻坚闻讯,不等大军齐集,立即率几千骑兵赶到寿阳。东晋将领谢石得知前秦百万大军尚未齐集,抓住时机,击败敌方前锋,挫敌锐气。谢石先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涧,杀了前秦守将梁成。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前秦军。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苻坚见东晋阵势严整,立即命今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谢石看到敌众我寡,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为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放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苻坚大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出击,将晋兵全歼水中。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秦兵争先恐后,人马冲撞,乱成一团,怨声四起。这时指挥已经失灵,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马已成溃败之势。这时谢石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前秦先锋苻融被东晋军在乱军中杀死,苻坚也中箭受伤,慌忙逃回洛阳。前秦大败。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战机,乘虚而入,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

故事二

唐朝中期,各镇节度史都拥有军事、经济大权,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蔡州节度使的儿子吴元济在父死之后,起兵叛乱。唐宪宗派大将李诉担任唐州节度使,剿灭吴元济。

李诉到任,放风麻痹吴元济。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只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攻打吴元济,与我无干。吴元济观察了李诉的动静,见他毫无进攻之意,也就不把李诉放在心上了。

其实李诉一直在思考攻打吴元济老巢蔡州的策略。他趁机擒获了吴元济手下的大将李佑,对他优礼有加,感动了李佑。李佑告诉李诉,吴元济的主力部队都部署在洄曲一带,防止官军进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过是些老弱残兵。蔡州是吴元济最大的空隙,如果出奇制胜,应该迅速直捣蔡州,活捉吴元济。

李诉在一个雪天的傍晚,率领精兵抄小路,神奇地直抵蔡州城边,趁守城士兵呼呼大睡时,爬上城墙,杀了守兵,打开城门,部队静悄悄涌进了城。筹吴元济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宅第已被围困,负隅顽抗,终于被捉。李诉将吴元济装进囚车,押往长安。驻扎在洄曲的董重质见大势已去,也向李诉投降。

经典故事

战国时期,魏惠王派遣庞涓攻打赵国,庞涓没费多大力气就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无力应战,只好向楚国求救。楚王对于是否要出兵救赵犹豫不决,于是召集群臣商议。

楚国的丞相昭奚反对出兵,认为没必要帮助赵国,而应当等魏国与赵国两败俱伤后,楚国坐收渔翁之利。

大臣景舍则认为魏国实在太强大了,应该先削弱魏国的实力。他说:“如果我们不出兵相助,赵国一旦投降的话,我们楚国恐怕就得不到任何好处了。”他建议楚国派遣少量的兵力去赵国,名义上支援赵国,实际主要是想引起赵国与魏国的奋力拼杀,那楚国就可以趁机顺手牵羊,从中谋取利益了。

景舍的计划全面周详,受到楚王的赞赏。于是,楚王就任命景舍为帅,带领一支人数不多的军队,跨越赵、楚之间的国界,打着救援赵国的旗号进入赵国。赵国见楚国派来援兵,士气大振,奋力抵抗,但毕竟与魏国相比实力悬殊,即使举全国之力迎战,最终也没能阻挡庞涓的进攻。经过七个月的攻打,庞涓终于攻占了邯郸。不过这一战倒是消耗了魏军不少的兵力。

这时,突然传来魏国都城被齐军围攻的消息,庞涓只好率军回国救援。而齐军埋伏在半路,将庞涓的军队打得大败。

这场战斗使魏国和赵国都受到重创,但对楚国来说却是个大好的机会。景舍正是利用赵国向楚国求救的有利时机,派兵进入赵国,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赵国的部分疆土,这疆土就是被牵的“羊”了。


转载须保留网址:https://www.caidaoke.com/bk/23698.html
相关内容:
『 猜你喜欢 』
  • 三十六计故事·借刀杀人

    春秋末年,齐简公打算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为了救助鲁国,一个妙计在丞相子贡心中诞生。子贡发现,吴国的军事实力可与齐国抗衡,赶到吴国对吴王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

  • 三十六计故事·笑里藏刀-典故-笑里藏刀是什么意思

    战国时期,秦国派大将公孙鞅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因地势险要,攻势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行,便给公子行写信示

  • 三十六计故事·指桑骂槐

    字意,故事,探源。指着桑树骂,其实骂的是槐树。春秋时期,吴王阖庐看了大军事家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非常佩服,立即召见孙武。吴王说:“你的兵法,真是精妙绝伦。你能不能当

  • 三十六计故事 金蝉脱壳-读音-金蝉脱壳什么意思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却始终无功而返,在第六次北伐的时侯诸葛亮积劳成疾最终病入膏肓死于军营之中。诸葛亮在死前向姜维秘密的传授了退兵的计策以防止蜀军部队在撤兵时

  • 三十六计故事·擒贼擒王

    擒贼擒王,语出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民间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也是这个意思,蛇无头不行,打了蛇头,这条蛇也就完

  • 三十六计故事·关门捉贼-故事-关门捉贼的意思

    关门捉贼,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如果让敌人得以脱逃,情况就会十分复杂。穷追不舍,一伯它拼命反扑,二怕中敌诱兵之计。这里所说的“贼”,是指那些善

  • 三十六计故事·偷梁换柱

    故事一,故事二。偷梁换柱是三十六中的第二十五计,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都是同样的意思。在

  • 三十六计故事·美人计-美人计的故事

    美人计美人计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一计。原文兵强者, 攻其将;兵智者,伐其情①。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②。注释①兵强者,攻其将;兵智者,伐其情。句意:对兵

  • 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是第几计-走为上计的意思-典故

    走为上计走为上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六计。走为上,指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战机,以退为进。这在谋略中也应是上策。何时走?怎样走?

  • 三十六计故事·隔岸观火-隔岸观火什么意思-隔岸观火是谁的典故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