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中药

醉鱼草的功效及作用

2016-01-10 来源:未知 作者:菜刀客
醉鱼草始载于《本草纲目》。为马钱科植物醉鱼草的 全草。渔人采花及叶以毒鱼,尽圉圉而死。故名。

别名异名

醉鱼儿草(《履�岩本草》),闹鱼花、鱼尾草(《本草纲目》),痒见消(《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光子、羊脑髓、五霜蔷(《中国树木分类学》),四方麻、阳包树(《中国药植志》),鱼鳞子(《安徽药材》),药杆子(《江苏植药志》),红鱼波、红鱼皂(《闽东本草》),鱼泡草、鱼藤草、洋波、鱼背子花《福建中草药》)。

处方用名

醉鱼草。

药理作用

有杀某些昆虫作用。

加工炮制

将带根的全草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温,有毒。

【归经】入肺经。

功效主治

1.祛风散寒:本证多见于风寒之邪外柬肌表,卫阳被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舌苔薄自而润,脉浮或浮紧。可选用醉鱼草祛风散寒。

2.化痰止咳的作用: 《湖南药物志》:“行气化痰,解毒止咳。”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此证多由风寒袭肺,肺气壅塞不得宣通所致,故可选用本品止咳化痰。

3.活血通络本品辛苦,温,辛能发散,苦能燥湿,温能温通,可用于风湿痹痛,跌打,外伤出血等证。

①风湿痹痛:本证多见于风寒湿邪留滞经络,阻滞气血所引起。症见: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湖南药物志》:“治关节痛。”治宜祛湿散寒,活血通络,选用本品疗效显著。

②跌打损伤:由于不慎所致的各种外伤,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疼痛,或皮下出血,活动受限,宜用本品活血散瘀,通经止痛。

4.杀虫定痛 《闽东本草》:“消食去积滞,杀虫。治蛔虫绞痛。”症见: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甚或吐虫,便虫,腹部虫瘕。此证多由蛔虫内扰,气机郁滞所致。可选用本品安蛔定痛。

5.消积行气:多见形体消瘦,大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黄如穗结,精神不振,性情易烦躁激动,睡卧不宁,或揉眉挖鼻,咬指磨牙,动作异常,食纳少,或多食多便。此证多由饮食不节,积滞内停,壅滞气机,阻滞胃肠或夹有虫积,导致脾胃纳运失常,故可选用醉鱼草消积行滞。 .

6.软坚散结: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脾失健运,痰热内生,结于颈项,其症颈项及耳前,耳后或下颌,锁骨上凹,腋下均可见豆粒大小l个或多个肿大的小结节,皮色不变,按之坚硬,推之能动,不热不痛,可选用本品消热涤痰,软坚散结。

7.痄腮:本证多由外感风温邪毒,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症见:本病有痄腮接触史,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咽红,舌苔薄白或淡黄,舌质红,脉浮数。可选用本品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8.鉴别应用本品与稀签草均可治疗风湿痹痛,然稀莶草,善祛筋骨间风湿,还可用治中风瘫痪;而醉鱼草兼能活血行气,杀虫,可用治流行性感冒,咳嗽、哮喘,蛔虫病,钩虫病,跌打,外伤出血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鲜者15―30克)或捣汁。外

用:捣汁涂或研末掺。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人及家畜食多量可引起中毒。

【配伍应用】

1.配紫杜鹃,两药都有止咳、祛痰之功效,但紫杜鹃偏于止咳,醉鱼草偏于祛痰,两药配伍应用,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吐脓痰,及支气管哮喘。

2.配稀莶草,醉鱼草辛散温通,有祛风散寒,通经脉之功效,稀莶草苦寒,祛风除湿,兼活血之要药。两药配伍应用,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加强,可治疗风湿痹痛。

方剂制剂

1、治误食石斑鱼子(中)毒,吐不止方:(《普济方》) 鱼尾草研汁服少许。

2、治外伤出血方:(《福建民间草药》) 醉鱼草叶晒于研末、撒在伤口,并轻轻压一下,有止血作用。

3、治流行性感冒方:(《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醉鱼草15克到30克。水煎服。

4、治疟疾方:(《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醉鱼草、自英各30克。水煎;于疟疾发作前三至四小时内服,连服二天。

5、治钩虫病方:(《全展选编・传染病》) 醉鱼草15克(JL童酌减。水煮二小时,取汁l00毫升,加白糖,于晚饭后与次晨饭前分服。服药量可由15克逐次增至150克。个别服药者有恶心、腹痛、腹泻、头昏乏力等症状。

6、治痄腮方:(《湖南药物志》 醉鱼草15克,枫球七枚,荠菜9克。煮鸡蛋食。

7、治瘰疠方:(《湖南药物志》) 醉鱼草全草30克。水煎服。

8、治风寒牙痛方:(《福建中草药》) 鲜醉鱼草叶和食盐少许,捣烂取汁漱口。
 

相关内容: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