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中药

石菖蒲的功效及作用

2016-01-10 来源:未知 作者:菜刀客

别名异名

菖蒲、昌阳(《神农本草经》),昌羊(淮南子》),尧时薤、尧韭(吴普本草》),木蜡、阳春雪、望见消(《仙传外科集验方》),九节菖蒲(《滇南本草》),水剑草(《本草纲目》),苦菖蒲(《生草药性备要》)。

石菖蒲

(石菖蒲-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药理作用

1、镇静作用:用挥发油的1/6和1/3半数致死量可以减少小白鼠的自发活动,减弱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并可解除独居小鼠的攻击行为,这些作用显示石菖蒲挥发油具有镇静效果,此外还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有弛缓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3、其它:挥发油对小白鼠有较强的降温作用。但不能对抗小鼠的扭体反应,提示它没有镇痛作用。对小自鼠的急性中毒主要症状为抽搐,外界刺激可诱发和加剧抽搐,最后死于强直性惊厥,说明中毒主要在兴奋脊髓。对某些真菌在试管内有抑制作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可作烟熏消毒。石菖蒲煎剂在体外的筛选试验中,初步证明能杀死腹水癌细胞。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

2、切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3、炮制:

制取石菖蒲片用中火炒热后、均匀加入姜汁炒干,取出,放凉。每100公斤,用生姜12、5公斤。

②麸制:取麸皮撒于锅内,待麸皮冒烟时,倒入石菖蒲片,用文火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麦麸,放凉。每石菖蒲100公斤,用麦麸12、5公斤。

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心、胃、肝三经。

功效主治

1、除痰开窍:石菖蒲味辛性温,芳香清爽。辛能开泄,温胜寒湿,芳香开窍。且入心经,则能除痰浊、开心窍、宁神志,故凡痰湿蒙蔽清窍致致的神志昏乱,癫痫呆痴等症,每多常用,乃豁痰开窍、宁心安神佳品。《本草从新》谓其“辛苦丽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故《梅氏验方新编》即以本品配生姜,共捣法灌服,专治痰迷心窍。

2、聪耳明目:石菖蒲芳香利窍、疏散开达,《名医别录》谓其有“聪耳明目、益心智”之功,故善治迷惑健忘、耳鸣失聪等症。如(《证治准绳》不忘散),即以菖蒲配远志等、专治迷惑善忘;《千金方》开心散,亦以本品配他药,主治健忘。

3、化湿和胃:石菖蒲辛苦气香,入胃经则能宣化湿浊、开胃消食,乃化湿和胃良药。《本草备要》谓其“去湿逐风,脘痞不饥者,症见:胃脘胀满闷痛、饮食无味、食欲不振、形瘦体倦、苔腻脉细等,用之多效。皆取其苦燥除湿、辛香宣散、利窍开胃、消积宽中之功也。

4、散寒除痹:石菖蒲芳香辛温,温可胜寒,辛香散湿;更走中焦、则可开发脾胃之气雨除风寒湿痹。正如《本草求真》谓:“《本经》首言治风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本品既“主的肢湿痹,不得屈伸”(《名医别录》),亦治邪风冷痹、身体俱痛,如(《圣济总录》菖蒲散),以本品配乌头等,治冷痹身痛。

5、去湿止痒:石菖蒲辛苦而温,辛温能化湿;苦燥可杀虫,故本品外用涂敷,有去湿疗疮、杀虫止痒之功。《药性论》亦载,本晶“杀诸虫,治恶疮疥瘙。”对皮肤湿疮、疥癣等疾,皆可应用。如《济急仙方》以菖蒲配蛇床子组方、为末涂搽,主治:阴汗湿痒。

6、鉴别应用:菖蒲一药,品种较多,同中有异,用之当别;九节菖蒲,以除痰开窍为长;鲜菖蒲,治热病神昏适用;石菖蒲,以去湿开胃为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8克。鲜品加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或煎汤淋洗。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秦艽、秦皮为之使。恶地胆、麻黄。(《本草经集注》)

2、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日华子本草》)

3、心劳、神耗者禁用。(《医学入门》)。

4、凡阴亏血虚、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滑精不固者,均当慎用。

【配伍应用】

1、配远志:开窍散郁、强脑醒神。远志辛散、苦泄、温通,能交通心肾、安神益智,且又散郁化痰;菖蒲芳香、辛散、宣气,能除痰开窍、宁心安神,且又聪耳明目。二药配伍,相须为用,共奏开窍散郁、强脑醒神之功。如《千金方》开心散、《证治准绳》不忘散等,皆取二药相配,治迷惑健忘等效妙。

2、配磁石:益肾乎肝、宁心安神。磁石成寒,能益肾平肝、重镇安神;菖蒲辛温,能开窍宁心,安神定志。二药伍用,一开一补,相得益彰。善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之耳鸣耳聋及阴虚阳亢之头晕、心烦等症。

3、配生姜:豁痰开窍。生姜辛温发散,能祛痰除湿;菖蒲芳香化浊,能开窍宁心。二药配合,相须为用,功专豁痰化浊、宁心开窍。如《梅氏验方新编》即以此二药为方,共捣汁灌服,专治痰迷心窍等。

4、配黄连:化浊开胃、清热燥湿。黄连大苦大寒,燥湿清热,为治滠火郁结要药;菖蒲芳香辛温。化湿浊、和胃气,为疗湿浊阻胃良品。二药相配,芳香合苦寒,升降散收皆备,长予治疗湿热毒邪蕴结肠胃之“噤口热痢”,如《本草汇言》载,以二药配甘草等,专治噤口恶痢。

5、配蛇床子:爆湿杀虫、敛疮止痒。蛇床子与石菖蒲,二药皆辛苦而温,外用均有燥湿杀虫止瘁之力。二药相合,则药力更增,善疗湿疹瘙痒、疮癣顽疾。如《济急仙方》即以此二药组方,专治阴汗湿瘴。

相关内容: 中药大全
『 猜你喜欢 』
  • 穿心莲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穿心莲图片

    穿心莲简介 别名:四方草、春莲秋柳,印度草,榄核莲、苦胆草、一见喜、金耳钩、金香草、苦草等。其根可入药,治疗腹泻、消化道呼吸道炎症等疾病。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

  •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图片

    功效与作用,功效与作用-用法,食用方法,古籍记载。天麻通络散,天麻钩藤饮,天麻降压方,天麻钩藤饮,天麻降压饮,天麻炖鸡,天麻钩藤鸭子煲。功效与作用天麻有平肝潜阳、补益肝

  • 仙茅的功效与作用

    仙茅是什么,仙茅的功效与作用-用法,仙茅的食用方法,仙茅的功效与作用-选方,仙茅的功效-记载,临床应用及功效,仙茅的副作用。强肾固本泡脚方,仙人酒。仙茅是什么仙茅为石蒜

  •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黄柏图片【高清】

    黄柏是什么,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功效简介,功效用法-选方。黄柏是什么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树皮,原名黄檗,檗意通襞,意思是衣服上的皱褶,黄檗树皮厚实,纵向沟裂明显

  • 白兰花-功效与作用

    白兰花的功效-《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 白玉兰、白缅花 来源 木兰科含笑花属植物白兰花,以根、叶、花入药。夏秋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 苦、辛,微温。 功能主治 芳香化湿

  • 麻黄的功效及作用-麻黄图片

    正名释名,别名异名,处方用名,药理作用,归经,功效主治,鉴别应用,用法用量,宜忌配伍,加工炮制,性味归经,方剂制剂。正名释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麻黄科值物

  • 鼠妇的功效及作用-鼠妇虫图片

    别名异名 伊威(《诗经》)、鼠负(《尔雅》)、负蟠、蜮(《本经》)、(《别录》)、鼠粘(《蜀本草》),地虱(《本草纲目》),肥蛀蚋(《本草求原》)。 (鼠妇)图片源于百

  • 皂角刺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皂荚刺(《圣惠方》),皂刺(《医学入门》),天丁(《本草纲目》),皂角针(《江苏植物志》),皂针(《中药材手册》),皂丁(《全国中草药汇编》)。 (皂角刺)图

  • 藏茄的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樟柳柽,唐传那保(藏名)。 药理作用 1、中枢作用 ,山莨菪碱为阿托品结构类似物,作用也相似。中枢作用方面较阿托品弱6~20余倍[不麻醉猫的胸电活动,大鼠回避

  • 草血竭的作用与功效

    别名异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加工炮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宜忌配伍。别名异名回头草、草血结《滇南本草》,土血竭、拱腰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金黄鸡(《